公告新闻
  • 消费金融行业动态简报(2020年第01期)
  • 2020-02-20 10:28:32
  • 2020年第01期(1月1日-1月31日) 

    金联金服公司编制


    一、宏观政策(行业相关的宏观政策概述)

    1:银保监会抬高消费金融公司出资人门槛 要求股东在支付困难时提供流动性支持

    1月14日,中国银保监会发布《中国银保监会非银行金融机构行政许可事项实施办法(征求意见稿)》(下称《征求意见稿》)。《征求意见稿》是对《中国银保监会非银行金融机构行政许可事项实施办法》(下称《实施办法》)进行的一次修订。《征求意见稿》对消费金融公司的设立条件有所变更,门槛相对《实施办法》也有所提高。《征求意见稿》对申请设立消费金融公司的企业主体资质有了更高的要求,包括财务情况、权益性投资等方面。

    消费金融业务一直是很多大型企业的“香饽饽”,作为出资人申请设立消费金融公司以及入股消费金融公司以获得消费金融牌照开展业务成为很多企业的选择。

    然而,随着监管趋严,监管对于消费金融牌照的审批也相对“难”,2019年仅有1家获批开业,为中信消费金融;同年11月,平安消费金融获批筹建。在这种情况下,投资入股也成为巨头获得消费金融牌照的途径之一。2019年有阿里巴巴、新浪微博入股包银消费金融,有百度入股哈银消费金融。

    “难”也并没有打消企业获得消费金融牌照的积极性,特别是在部分网贷平台开始转型的时候,一些大型平台开始转型消费金融。有分析称,平安消费金融的设立就是为陆金所转型做准备。就在前几日,筹备5年之久的、由光大银行发起设立的北京阳光消费金融股份有限公司获批筹建。

    对出资人的要求提高对比《实施办法》发现,《征求意见稿》对于消费金融公司的出资人做了更加细化的规定。对于金融机构作为消费金融公司主要出资人,《征求意见稿》要求的条件之一是“权益性投资余额原则上不得超过本企业净资产的50%(含本次投资金额),国务院规定的投资公司和控股公司除外”。非金融企业作为消费金融主要出资人要求这一数字为40%。而《实施办法》中相应的均为“承诺5年内不转让所持有的消费金融公司股权(银保监会依法责令转让的除外),并在拟设公司章程中载明”。

    另一方面,《征求意见稿》也在一定程度上放宽了金融机构出资设立消费金融公司的条件。虽然《征求意见稿》和《实施办法》都要求金融机构“信誉良好,最近2年内无重大违法违规经营记录”,不过《征求意见稿》并不是一棒子打死,只要整改到位并经银保监会或其派出机构认可仍有机会。非金融企业也是如此。“这也侧面说明了未整改到位的企业不能作为消费金融公司的主要出资人”。

    和以往不同,金融机构和非金融企业作为消费金融公司的主要出资人不再都要求2个会计年度连续盈利,《征求意见稿》要求非金融企业“财务状况良好,最近3个会计年度连续盈利”,连续盈利的会计年度有所延长,对非金融企业的盈利能力有了更高的要求。

    当非金融企业作为消费金融公司的一般出资人时,仍要求2个会计年度连续盈利,且财务状况良好,另外要求“权益性投资余额原则上不得超过本企业净资产的50%(含本次投资金额),国务院规定的投资公司和控股公司除外”。

    ——管理层评述:目前,已经获批开业的消费金融公司有24家,其中83.33%由商业银行参与设立,另有资产管理公司、财务公司、信托等参与设立。商业银行中,城商行出资成立消费金融公司的占比较高,普遍形成“城商行+流量公司”的股东布局,消费金融牌照的门槛和含金量将会大幅度提高。

    2:三方争雄,持牌消费金融公司扩容加速

    2020年伊始,消费金融行业便频频传来新消息。1月17日,银保监会官网发布关于筹建重庆小米消费金融有限公司的批复,同意小米通讯技术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小米”)在重庆市筹建重庆小米消费金融有限公司。

    小米消费金融获批早有消息。2019年11月底,重庆银保监局曾发布《关于重庆农村商业银行参股设立重庆小米消费金融公司的批复》,北京商报记者了解到,小米消费金融系由小米和重庆农村商业银行、重庆金山控股(集团)有限公司、重庆大顺电器(集团)有限公司、重庆金冠捷莱五金机电市场有限公司五家企业共同出资设立,拟注册资本为15亿元人民币。

    事实上,小米获批筹建消费金融公司并非孤例,消费金融行业的高速增长,正吸引着各方资本的目光。北京商报记者注意到,1月10日,光大银行也发布公告称,已获批在北京市筹建北京阳光消费金融股份有限公司,该公司系光大银行与中青旅及其他发起人共同发起,光大银行出资6亿元(股权比例60%)、中青旅出资2亿元(股权比例20%)、王道商业银行股份有限公司出资2亿元(股权比例20%);另在光大银行获批不久前,险资巨头平安集团也获批在上海筹建平安消费金融公司。有消息称,目前进入平安消金筹备组的核心成员基本确定,由平安普惠副总裁兼首席产品官倪荣庆牵头,另外筹备组核心成员还包括陆金服总经理、法人刘晓巍。不过陆金所集团方面并未作出回应。

    值得关注的是,相较往年,近两年来互联网巨头加速布局持牌消费金融公司也引发业内讨论,北京商报记者注意到,除了小米、平安外,百度、新浪等巨头也已入场。2019年5月、6月,百度和新浪分别通过旗下子公司度小满、微梦创科,以出资入股的方式,相继成为哈银消费金融和包银消费金融的第二大股东。

    多位业内人士告诉北京商报记者,在金融业务持牌化的监管要求下,互联网公司已将布局消费金融公司作为战略重点。尽管很多互联网巨头旗下已拥有不少小贷公司牌照,但其对于消费金融牌照的需求更为旺盛。而未来,作为互联网流量变现的主要途径,互联网、电商等巨头纷纷进入消费金融领域,也将是行业大势所趋。就前述获批消费金融公司最新情况,北京商报记者相继采访了小米、平安、光大多方机构,后者均表示暂时没有进一步新的消息。

    三方争雄 持牌消金公司股东之变

    从2009年《消费金融公司试点管理办法》发布至今,消费金融发展已走过十个年头。截至目前,我国已有30家持牌消费金融公司获批,其中,24家公司已开业,富银消费金融、冀银消费金融、易生华通消费金融、平安消费金融、重庆小米消费金融、北京阳光消费金融6家公司正在筹建中。

    从布局者来看,30家消费金融公司大体可分为银行系、产业系和互联网巨头系三大派系。 一方面,从股东结构来看,持牌消费金融公司作为银行在普惠金融领域的重要补充,与银行关系密切。据悉,在已经成立的24家消费金融公司中,7家是由银行直接控股,13家由银行+产业公司联合控股。起初,银行股东在背后扮演了重要角色,而随着参与者不断增加,竞争持续火热,消费金融公司的银行属性不断减弱,互联网属性不断增强。一个表现是消费金融公司对技术的需求及投入不断提高,此外消费金融公司内部架构设计也不断向互联网公司演进。

    另一方面,从增资股东变更及持股比例变化来看,消费金融公司股东也正呈现多样化特征。据零壹智库统计,截至2019年6月末,13家发生股东变更及持股比例变化的消费金融公司中,有6家新增科技公司入股,包括联想控股、北京中关村科金技术、万达信息技术、宇信科技、度小满金融科技和微梦创科网络科技;同时,一些银行在近几年增资中加大了对消费金融公司的持股比例,如邮储银行、招商银行和中原银行等;此外,包括银泰投资、周大福、利时集团、万达集团等公司也纷纷入股消费金融公司。

    ——管理层评述:消费金融公司既面临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消费结构转型升级以及金融牌照优势日益显现等方面的有利机遇,也面临复合型专业人才储备、资本实力、融资渠道、资产质量等方面的严峻挑战,只有通过场景与金融深度渗透、线上与线下紧密融合、风控与获客全面强化、产品与服务的持续创新等发展模式的深刻变革,才能应对未来日益加剧的竞争压力。

    二、行业动态及市场新闻(近期行业动态、资本市场热点及要闻)

    1:牌照价值凸显 消费金融迎来新变化

         每到春节,年货消费、文娱消费、旅游消费等需求旺盛,红红火火的消费市场让春节假期里的年味儿更浓,也带动了各类消费金融产品的走俏。 岁末年初之际,回顾消费金融市场过去一年的变化,有亮点,有成绩,也有挑战与问题。在经历了大浪淘沙后,消费金融公司在促进消费升级、服务实体经济、践行普惠金融、推动发展转型等方面的积极作用逐渐显现。

    2019年是消费金融公司试点落地的第十年。根据中国银行业协会消费金融专业委员会的统计数据,截至2019年9月底,消费金融公司已经发展到24家,注册资本346亿元,资产规模4938亿元,贷款余额4604亿元,累计服务客户超过1亿人次。

    消费金融行业的高速增长,吸引了越来越多重量级市场参与者,竞争也变得更加激烈。在24家持牌的消费金融公司中,中信消费金融是2019年新开业的一家公司,也是首个信托系的消费金融公司,由中国中信有限公司、中信信托、金蝶软件共同出资。

    除了直接参与设立消费金融公司外,互联网巨头百度和新浪去年也分别通过旗下的全资子公司度小满和微梦创科网络科技,入股了哈银消费金融和包银消费金融,分别成为两家公司的第二大股东。

    此外,金融科技公司与投资公司也在积极布局。去年9月,美国私人股权投资公司――华平投资入股了中原消费金融;玖富数科通过其全资科技子公司新疆特易数科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入股了湖北消费金融,二者都分别成为公司的第二大股东。随后,玖富在2019年12月还与泰国的金融公司“G Capital”在海外合作成立了消费金融合资公司。

    除了已开业的24家公司外,持牌的消费金融公司也有望进一步实现扩容。云南富银消费金融、冀银消费金融、珠海易生华通消费金融分别于2015年、2016年、2017年拿到相关牌照,但尚未开业,重庆小米消费金融目前正在等候监管部门的牌照批复。

    经营发展分化明显,事实上,从各家消费金融公司对外披露的经营业绩看,头部机构凭借自身资源优势迅速壮大,处在尾端的公司经营压力陡增,消费金融公司之间的经营业绩与发展方向的分化在2019年也更加凸显。

    针对这一问题,中国银行业协会消费金融专业委员会《中国消费金融公司发展报告(2019)》课题组分析认为,由于各家公司自身及股东的资源禀赋不同,对行业发展趋势的判断不同,发展方向也出现了较为明显的分化。一是发展策略出现分化,部分公司由注重规模向注重质量转变,不再追求规模的盲目扩张,而是以控制风险和提升收益能力为主要目标;部分公司依然坚持规模优先,继续大力拓展客户和提升投放,实行以规模扩张带动盈利增长,并力争形成竞争优势甚至壁垒的策略。二是发展路径出现分化,部分公司坚持以线上获客为主要发展途径,部分公司则以发展线下业务为主,也有机构兼顾线上和线下的拓展。

    值得关注的是,机构的分化在一定程度上也受到了融资渠道的影响。融资多元化加速了消费金融公司中主要参与者的资产流转,部分消费金融公司因为客群广泛、业绩卓越等因素而受到投资者的青睐,形成了良性循环。相比之下,另一部分消费金融公司因融资渠道单一、融资出现困难而面临较大的资金来源压力。

    从某种程度上看,融资渠道的多元化和融资能力的不断增强,为消费金融公司未来发展提供了重要保障,未来消费金融行业将进一步出现两极分化的现象。

    2:运营商纷纷发力消费金融 是市场机遇也是大势所趋

    随着2019年的收官,我国消费金融行业已整整发展了十年,正逐渐成为普惠金融发展的中坚力量。消费金融业务的日渐普及不仅助推了金融行业和整体经济的发展,也驱动着人们消费水平和生活品质的大幅提升。

    据《2019中国消费信贷市场研究》显示,预计到2024年,我国的消费金融将成为一个接近3万亿的大市场。与此同时,报告还反映出消费者正在逐渐感受到消费金融为消费升级、生活品质的提升以及实体经济的发展所带来的巨大助力。随着移动互联网和大数据等技术的日新月异,线上、线下消费场景日趋融合,消费金融回归消费场景是大势所趋。其中,一个颇具潜力的场景便是手机分期,因而也是各大运营商积极布局的一个重要领域。

    中国电信以“金融+通信”为核心推出了“橙分期”产品,以“让分期变得更简单”为服务宗旨,通过深度融合电信主营业务,将消费分期服务与电信套餐业务相结合,可实现在线审核、实时授信,为用户提供信用分期、信用消费等多种普惠金融服务。目前,橙分期从消费需求出发,已陆续推出了手机、智能家电、电动车、平板电脑、平衡车、智能音箱等各式产品的信用消费服务。2019年,橙分期业务服务超800万新增用户。

    与此同时,随着5G时代的到来,中国联通也在积极实现互联网化的运营,推出了以“沃分期”为品牌的金融分期业务。“沃分期”可提供信用、质押、租赁等多种金融分期能力,通过与终端、套餐销售的有机结合,为联通自有厅等场景下的用户提供方便、快捷的消费金融服务。另外,中国移动也开始布局消费金融,欲通过设立中移金科将自身打造为集“通信+消费+金融”于一体的综合服务商,并推出了“消费贷”业务。

    面对日益增长的手机消费需求,三大运营商纷纷通过自身的金融分期业务为消费者提供多样化的方案选择,从而降低购机门槛,满足不同的消费需求。“橙分期”推出了商品分期、“免息”分期等方案,用户在分期购机的同时还可获得电信套餐的用户权益,用于“橙分期”还款或翼支付App内其他消费;联通用户通过“沃分期”线上申请信用分期,只需在授信通过后办理相应话费套餐即可享受购机直降的优惠,最低可实现0首付的购机体验;中移“消费贷”则在全国多地开展合约机分期业务,当用户选择一定金额的话费套餐时,即可享受对应的信用额度,只需补齐差价便可获得手机。

    运营商的金融分期产品模式灵活,可依托庞大的用户数据实现快速审批,并大大提高授信通过率。通过打通电信业务和消费金融服务,运营商可提供更为便捷、高效的用户体验,并通过权益还款的形式降低逾期风险,提高风控保障。对于广大消费者而言,则可大大降低日常消费的经济负担,轻松享受更为高品质的生活方式。除此以外,此业务模式还可大大拓展触及范围,惠及三、四线城市和农村地区,从而大力助推普惠金融的全面实现。

    在科技制胜更为凸显的5G时代,随着我国消费金融市场逐渐进入“新常态”,加快与金融科技的深度融合,通过探索业务创新来满足快速转变的用户需求,或将成为运营商在消费金融领域的下一个发力重点。

    三、对标企业动向(对标企业如变化,应说明原因及新对标企业的情况)

    企业1:苏宁公司

    1:苏宁消费金融开通绿色服务通道 助力疫情防控攻坚

    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发生后,苏宁消费金融公司积极响应党中央国务院的号召,迅速落实银保监会工作通知要求,在做好自身疫情防控的同时开通绿色服务通道,为打赢这场疫情防控阻击战贡献力量。

    据介绍,苏宁消费金融开辟服务绿色通道,建立客服咨询、业务处理快速响应机制,对受疫情影响的个人实施差异化关怀政策。疫情期间,战斗在一线的医护等工作人员、确诊感染病毒的客户如果发生个人消费贷款逾期,将视实际情况为其妥善处理。同时保持热线电话95177-3畅通,为受疫情影响的客户提供及时、快捷的金融服务。

    此外,苏宁消费金融公司还在苏宁集团的统一部署下,积极展开募捐和物资筹措,助力武汉抗击疫情。

    企业2:马上消费金融公司

    2:马上金融赵国庆:中国消费金融行业长期利好 疫情影响是短期

    鼠年的春节,因新型冠状病毒引发的“武汉肺炎”牵动着每个人的心弦,马上金融创始人兼CEO 赵国庆表示,自疫情发生以来,公司高度重视疫情防控工作,积极部署防疫,密切关注疫情变化。依托自身强大的金融科技力量和业务经验积累,充分发挥随时随地、7*24小时全天候服务优势,保障防疫期间线上信贷金融供给。取消春节“开门利是”和周年庆典活动,将活动经费节约下来,首期捐赠 100 万元支持武汉抗击疫情。

    关于疫情的影响,赵国庆认为,对行业影响是短期的,是阶段性的,我相信疫情一定会过去,中国消费金融行业长期利好不会因为疫情而改变。

    肺炎疫情长期影响有限 短期有四方面影响

    1、短期线下实体消费受到很大影响

    赵国庆表示,短期线下实体消费包括餐饮、旅行,食品零售等,这些都会受到影响。但是,消费金融要从场景出发,线下消费金融交易额下降,但是交易会由线下往线上迁徙。因为很多线上的平台公司都推出了“无接触配送”。这种情况下,对于用户而言,在家里工作,在家里消费可能是比较好的选择。所以线上交易额占比会有一定的增长,但是由于收入和预期变化,导致消费本身就很疲弱。从整体来看,从结构性占比来可,线下会受到很大影响,线上可能保持一定增长。

    赵国庆认为,中国一定会把疫情控制的比较好,中国的经济基本面,消费对经济的拉动作用不会改变。另外用户改善生活质量,提升消费品质的需求也没有改变。因此疫情对消费金融行业的影响,在今年下半年就会得到很好的修复。

    2、贷后管理面临极大考验

    去年贷后管理行业经历了强监管约束,有一些不规范的公司被监管清除出场,去年是整顿的一年,是优胜劣汰的一年。赵国庆表示,在这个时候,因为贷后管理是劳动密集型的工作,这些柜员要从全国各地赶回各个职场,各地的受疫情影响出现的交通管制、隔离等,会给催收行业带来相当大的负面影响。贷后是零售金融贷后管理的核心部分,贷后收到影响,就意味着贷前、贷中都会受到影响,所以面临疫情的挑战还是比较大的。

    3、用户还款意愿会出现一定变化

    受疫情影响,用户收入、负债和预期等因素,也会对偿债能力造成影响。除此之外,赵国庆认为,还款便利性也会影响用户的还款意愿。一部分的用户会借此机会逃废债,这些因素会推高整个行业不良率。

    4、严格风控 会导致客群上移

    赵国庆表示,从风控角度来看,整个行业也可能受到一些影响。不良率必然导致会有更为严格的审批,更为严格的准入,从用户的角度来说,一定会导致出现客群的上移。这个可能会倒逼整个金融向风险承担能力更强,定价更低用户迁徙。

    除此之外,马上消费金融为已驰援武汉的两批重庆医疗队人员,赠送为期一年的保险保障,总保额近亿元。2月1日,再度推进“医护人员特定疾病保险计划”,为重庆42家定点医院3000名一线医护人员赠送专属保险,总保额超过20亿元。

    科技将赋能普惠金融服务保障

    为避免因疫情蔓延及延迟上班,影响客户金融服务的正常周转,马上金融严格落实轮班值守工作安排,严格执行24小时值班和领导带班制度,确保基本金融服务和关键基础设施稳定运行,最大程度保障客户权益。

    据了解,除运用XMA智能客服系统、IVR自动语音服务平台、智能回访机器人等人工智能技术外,马上消费金融于 2 月 3 日首次创新性启动“云呼叫中心”办公机制,坐席人员通过 PC 端、WEB 应用白名单等登陆呼叫中心管理平台,随时随地在系统监控下移动办公,实现公司客服及贷后管理人员在家实时为客户提供服务。

    赵国庆表示,长期来看,经过近年来的金融去杠杆,调结构,供给侧改革,到泛监管,强监管之后,行业向好发展,宏观上基本面上是好的。长期利好情况下,拥有闭环能力的金融机构可能会在逆境中得到更为快速的修复,但是没有闭环能力的公司,可能会在这个过程当中需要更长的时间。